草莓籽种植最简单方法? ..那么,草莓籽种植最简单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草莓种子种植技术大全

选择健壮的种子,把草木灰或细土与种子混合,播撒在盆土表面,上面再复盖薄薄一层细土地。然后浇足水。注意浇水时动作要轻柔,别把种子冲出。盆上复盖一块玻璃或湿报纸,主要起保温.保湿作用。摆放在阳光充足处,约20天左右发芽生长。冬天要防冻。来年春天新叶发出后施复合肥。草莓生长时第一年即开花结果,但产量不高。第二年是开花结果旺盛年。到第三年时结果量又下降了。最好培养新植株代替老株。生长第一年最好别让它开花结果,而让它多长叶片,有利于第二年的盛产。当然,如作为观赏,第一年就让它挂果也不错。这就需要开春即多施磷肥。磷肥有利于开花结果多。草莓喜温暖而阳光充足,浇水时尽量别让肥水沾上叶片。

草莓籽的种植方法及时间

草莓种子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采种后立即播种,或隔一定时期播种,都能发芽,以采后立即播种的萌发率最高。
一般草莓种子在室温条件下,可保存2年左右。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前可将种子包在纱布内,浸湿一天,在冰箱中经过0℃~3℃的低温处理15天左右,然后播种,萌发率较高。
草莓种子较小,播种时必须精细。最好用筛过的细沙壤土混合一部分较细的腐殖质土填入花盆,在盆内播种。
播前先喷透水,撒播后覆以筛过的细土0.5厘米左右,盆上用塑料薄膜覆盖,每天用细眼喷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在25℃的温度下,播后15天即可开始出苗。在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进行分盆,4~5个叶片时,即可下地栽植。
先将种子倒入60~70℃温水中浸洗,并不停地搅动,直至水温降到25℃左右停止。
继续浸泡2~3小时后,捞出用手揉搓,至种皮干净呈现光泽为止。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几层湿纱布盖好。
放在25~30℃条件下进行催芽。每天三次(早、午、晚)用温水浸湿纱布,以保持种子的湿润环境。待60~7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前先用小水漫灌畦田,再用耙子耙平畦面,待畦内水下渗时,即可下种。草莓种粒小,以撒种为好。
播种量以每平方米2.5~4.5克为宜。撒种后随即把准备妤的覆盖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覆盖厚度0.3~0.5厘米为宜,并用草席遮荫,待齐苗后撒掉。

草莓种植最佳时期

一、园地选择和整地: 草莓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强,一般土地都能种植。但草莓具有喜光、喜水、喜肥、怕涝的特点,故园地多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草莓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适宜的PH值为5.5-7.0。前茬作物以豆类、瓜类及小麦为宜,应尽量避免与西红柿、茄子、青椒、土豆等茄科作物轮作。七、八月份栽植前彻底清除杂草,细致整地,施足底肥,提高地力,以满足整个生长周期对养分的要求。一般亩施腐熟鸡粪5方以上,过磷酸钙50公斤,复合肥30公斤,将底肥撒均后深耕20-25厘米,耙平盖实,耕翻前每亩用2公斤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处理完后整地作畦。作畦一定要精细,否则会严重影响秧苗栽植成活率和缓苗后的生长。做到畦面、畦埂平直,土壤细碎平整,栽苗前2-3天灌水洇地,沉实土壤。 草莓露地栽培方式分为平畦和高畦两种,平畦畦宽1.3--1.5米;高畦畦宽0.8----1.0米,畦面宽0.40---0.50米,畦沟宽0.40----0.50米,畦高0.15---0.20米,畦不宜过长,一般30--50米,避免灌溉困难。 二、秧苗定植: 1、定植时期:8月上旬-9月上、中旬。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定植时间不同,北方地区应及早定植,保定地区以8月中旬-9月上中旬定植为宜。 2、定植密度:亩栽苗7000----10000株。平畦:每畦栽4行,行距0.30---0.35米,株距为0.20---0.30米;高畦:每畦栽2行,行距0.25---0.30米,株距为0.15---0.25米。 3、定植方法:应选择在阴天或下午四五点钟以后进行定植,以避免阳光曝晒。秧苗应选择具有3-5片叶,新根10条以上,顶芽饱满的无病壮苗进行栽植。栽植深度是秧苗成活的关键,栽植过深过浅,都会造成秧苗死亡,正确的方法是将秧苗根颈部与地面平齐,弓背向外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并让根系充分伸展开,栽后用力压实土壤,栽完后立即浇透水,并连浇3-4天。浇水后及时检查,对淤心苗、露根苗、歪倒苗按要求重新栽好。定植后,如遇晴天烈日,最好用苇帘或带叶树枝进行遮阳。 三、栽植后的管理: 草莓的生育周期短,产量又较高,加之喜肥、喜水,必须加强以土、肥、水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 1、冬前管理: 草莓定植成活后,及时浅耕锄草,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及匍匐茎,集中销毁,有两片新的展开叶时,每亩追施N、P、K复合肥10-15公斤,9月下旬至10上旬再追肥一次,用量相同。若秧苗定植较晚,可以将两次肥料并为一次施入,用量酌减,以两片新的展开叶期施入为最好。除施肥后浇透水外,平时也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覆盖防寒,以使草莓秧苗带绿越冬,并保持土壤水份。入冬前需要进行地膜覆盖,这也是一项增产技术。保定地区覆盖时间为11月下旬,在覆盖前浇一次封冻水,并每亩施入复合肥20公斤,以利春季发芽,待地表稍干,用0.008-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覆盖,按畦的宽、长盖在苗上,地膜要拉紧铺平与畦面紧贴,膜的四周用土压严。 2、春季管理: 早春秧苗开始萌芽时撤除地膜,保定地区在3月中下旬进行破膜提苗,即在膜上对准膜下的苗株,将膜拉开一个小洞,不可过大,再用手指顺小洞口将膜下的苗叶拢至膜上,并要露出芽心,地膜留在原处压紧,继续覆盖,并擗掉干枯老叶。 (1)、施肥浇水: 破膜提苗后,一般土壤较湿,不要急于浇水,开春第一水可推迟到现蕾期,但也应注意,早春风多,气候干旱,随时检查土壤墒情,当地表干燥时,即应及时浇水。 从现蕾期到初花期需水较多,浇水应足,果实收获期如遇干旱需浇水,应在采收后的傍晚、夜间或第二天早晨浇水为宜。但要浇小水,以防果实被浸泡造成烂果,如有条件最好采用滴灌,效果更好。 现蕾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15公斤,果实膨大期,再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15公斤,花期后至结果期喷0.3%磷酸二氢钾3-4次,以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实品质。 (2)、其它管理:在早春至采果期,应加强植株管理,摘除老叶、病叶、去除匍匐茎,摘除花序上后期的花,这样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3)、采收: 草莓露地栽培成熟期多集中在5、6月份,此时气温高,天气炎热,为了保持果实的新鲜,采收要在温度较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这样可以提高草莓鲜果的保鲜率和完好率。

草莓种植方法全过程

草莓的种子呈螺旋状排列在果肉上,在植物学上称为瘦果。种子为长圆锥形,为黄色或黄绿色。 不同品种的种子在浆果表面上嵌生的深度也不一样,或与果面持平,或凸出果面。 一般而言,浆果上种子越多,分布越均匀,果实发育越好。 草莓种子的发芽力一般为2-3年。 生产上一般不用种子来繁殖,因为用种子繁殖出来的成苗后代性状分离严重。 很难维持母株原有的优良性状。 通常草莓是通过植株来繁殖的 草莓的种子呈螺旋状排列在果肉上,在植物学上称为瘦果。种子为长圆锥形,为黄色或黄绿色。不同品种的种子在浆果表面上嵌生的深度也不一样,或与果面持平,或凸出果面。一般而言,浆果上种子越多,分布越均匀,果实发育越好。 草莓种子的发芽力一般为2-3年。生产上一般不用种子来繁殖,因为用种子繁殖出来的成苗后代性状分离严重。很难维持母株原有的优良性状。 通常草莓是通过植株来繁殖的。 草莓,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掌状三出复叶,小叶菱状卵圆形,长5-8厘米,宽4-6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粗锯齿。聚伞花序,花直径2厘米,白色;花后花托膨大成肉质浆果状。多数分离心皮形成的瘦果,着生于花托表面的小凹穴中。肉质花托多汁,味酸甜。 所以果肉不是普通的果肉,而是花托膨大的结果,当然也就在外面了。 果肉也不只是具有保护作用,腐烂后还有营养作用,对于很多植物来说,种子是靠动物传播的,果实就是需要动物吃掉,而种子由于保护膜的存在,根本不会被消化,而是随粪便排出,所以种子得以传播,这是完全符合进化的。

草莓种子的正确种植方法

一、选用盆、土及品种。盆栽用盆选择径口在20-30厘米的陶瓷盆为宜。盆土选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品种采用欧洲四季红,长虹2号、83-38等优良的四季草莓品种盆栽为好。全年可以多次开花结果。
二、栽培技术。盆栽时间一年四季均可。但从园地起苗上盆,最好在秋季进行。选择健壮秧苗,起苗时要多带土,摘除老残叶,将苗木根系剪留10厘米左右。让根系舒展栽入盆土中。栽植深度以不露根、不埋心为原则。土要按实,固定苗位,使土面与盆口保持3-4厘米距离。栽后浇透水,放置阴凉处3-5天,然后搬到光线充足处。
三、肥水管理。四季草莓1年多次开花结果,营养消耗多,要加强养分补充。可用兽蹄、鱼骨、家禽内脏、豆饼等,加水腐熟发酵,沤制成液态肥水或追施复合肥。一般每星期追肥一次。室外盆栽,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浇水时,应事先将水晒暖再用,切忌直接用井水或自来水浇灌。
四、苗木管理。盆栽草莓应加强植株管理。一是适时疏蕾、摘叶、摘除匍匐茎。即将无效的高层次花,在花蕾分散期适量疏除。去除老叶、残叶、病叶和多余匍匐茎,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质量。二是架果造形。即用铁丝或竹签做成不同形状的果架,放入花盆将果穗架起,促使果穗通风透光,果实着色均匀,防止泥土污染果实,减少病虫危害。同时,也可以利用匍匐茎进行艺术造型,提高观赏价值。三是防治病虫要采用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五、换盆。盆栽草莓结果2年后,应于结果后换盆或换盆土。换盆时,先将植株从盆中取出,剪除衰老根、死根和下部衰老根茎,再栽入新的盆土中。
六、温、湿度。一般盆栽草莓要求温度为20-25℃,冬季室温保持在15℃以上。花盆要放在通风向阳处,盆土经常保持湿润为宜。

以上就是草莓籽种植最简单方法的全部内容,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