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图?郑思肖亦工墨竹,多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其画存世者有《国香图卷》《竹卷》等。由于郑思肖的画寄托了爱憎,独具一格,其艺术手法也为后世文人画家所推崇。元代倪云林题其墨兰云:“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那么,墨兰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墨兰图郑板桥

南宋郑思肖的纸本《墨兰图》 表现了自己坚贞高洁的民族情操。

诗人所绘墨兰既无根,又不着土,在构思上寓有深意。诗中的“恋国”“遗民”“凄凉”“怨望”等语,明确道出了追忆前朝、宁作遗民的感情和怀抱,而“清气”“精神”“抱香”等,则是自己高风亮节的象征。诗人赋予墨兰深沉的故国之思,寄寓了国家兴亡之恨。诗画都有作者节操的寄托。守道持节的人格与清高孤独的诗境、画品,成为传统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这就是“清”。它与古代气质性命之学,也是相互贯通的。

墨兰图赵孟坚

南宋郑思肖的资本《墨兰图》表现自己坚贞高洁的民族情操

《墨兰图》是元代画家郑思肖创作的一幅写意水墨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墨兰图》勾画出一丛疏花简叶的幽兰,几片兰叶挺拔舒展,互不相交,清丽而优雅;兰花两朵,幽芳轻吐,沁人心脾。

《墨兰图》描绘出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孤高自傲,无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笔墨抒发胸中逸气,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写照。《墨兰图》中蕴涵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不仅是作者本人心境和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共同的创作心态和艺术表现手法。

十大名家画兰花

依据题干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可知,郑板桥的《墨兰图》属于文人画,其特点是将诗、书、画、印艺术融为一体,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郑板桥德《墨兰图》的特点,应排除.

故选D.

无土兰花是谁画的

墨兰图的艺术特点如下:

在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文人画家的眼里,兰即香草,象征着一种崇高理想,它可以作为一种操守和德行的追求的表征物,也可以作为一种美学感受的具体对象化。 构思立意多取材自兰竹花木本身傲霜耐寒的自然特性,用以寄托他幽芳高洁的情操以及在国家民族沦覆之后不愿随波逐流,随世浮沉的高贵民族气节。

根无所依,更直接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思想,对国土沦丧的悲痛。 元人郑元祐在《遂昌杂录》中记载:“喜佛老教,工画兰,疎花简叶,不求甚工。画成即毁之,不妄与人。”由此他存世的画作极少,只能围绕孤品《墨兰图》探究这位诗人画家的内心世界。

在诗人眼里,钟爱兰花是一种文化,有人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兰即香草,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故此,以“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载体,体现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人格的追求,遵循孔子所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所以对于文人画家来说,兰是一种文化符号,兰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 郑思肖的墨兰图正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文人画最常用的手法,通过墨兰来表现自己不屈的个性和誓不事元的政治主张。

100幅历代名家兰花图

题目内容

南宋郑思肖的纸本《墨兰图》 表现了自己坚贞高洁的民族情操。

诗人所绘墨兰既无根,又不着土,在构思上寓有深意。诗中的“恋国”“遗民”“凄凉”“怨望”等语,明确道出了追忆前朝、宁作遗民的感情和怀抱,而“清气”“精神”“抱香”等,则是自己高风亮节的象征。诗人赋予墨兰深沉的故国之思,寄寓了国家兴亡之恨。诗画都有作者节操的寄托。守道持节的人格与清高孤独的诗境、画品,成为传统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这就是“清”。它与古代气质性命之学,也是相互贯通的。

以上就是墨兰图的全部内容,南宋郑思肖的资本《墨兰图》表现自己坚贞高洁的民族情操 《墨兰图》是元代画家郑思肖创作的一幅写意水墨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墨兰图》勾画出一丛疏花简叶的幽兰,几片兰叶挺拔舒展,互不相交,清丽而优雅;兰花两朵,幽芳轻吐,沁人心脾。《墨兰图》描绘出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